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年人多膝蓋痛?
年輕人,或柔軟的運動選手,從高處跳下時,全身都可以當作緩衝,踝、膝、髖、腰都可以彎曲,就像彈簧一樣,壓縮後力量分散至彈簧各處,所以彈簧不會擠壓斷裂,膝蓋就不易受傷。而老年人喪失這樣協調的能力,筋僵硬緊繃的話就無法順勢彎曲,更甚者髖關節卡住、膝關節也緊繃、各個關節的活動性都降低,這樣就像是個沒有彈性的彈簧,每走一步路,壓力都承受在膝關節上,到最後磨損變形通通來,這也就是老年人膝蓋容易退化疼痛的主要原因。
而對膝關節與上下方的關係來說,膝蓋是一個中介點,下承腳踝,上接髖關節,以活動性而言,膝關節不如踝關節與髖關節,僅能作屈伸動作為主,旋轉旁開的動作幅度甚小,也正因為如此,因較無旋轉的空間分散力量,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若上下的髖關節及踝關節又有不正常的扭轉張力傳至膝蓋,讓一個本來就不太會扭轉的膝關節承受扭力,那膝蓋的負擔就更為重大了。
再者,下一個問題:老人為什麼走路都慢慢一小步一小步,身體伴隨走路左右搖晃,轉身要慢慢一步一步的轉?這關鍵在哪?
髖關節!
正常的髖關節活動性很好,可以讓腳內外旋,大腿也可以抬高,大腿可以抬高所以就可以邁出大步,髖關節內外旋可以讓人下一步踏出不同方向,比如說要往右後轉,腳尖原本朝前,因為髖關節可以外旋的關係,右腳尖可以往右方踏,然後左腳內旋,身體一帶就跟上了,所以這個內外旋的功能,實是轉身所必須,也是平衡身體,讓走路靈活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
老年人的退化,通常髖關節活動性都不好,筋很緊繃僵硬,大腿抬不高,髖關節無法內外旋,走路就只好小碎步,慢慢走,而且還很容易跌倒。
那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關係呢?髖關節如果活動的好,就像是獲得一個良好的彈簧,壓力不會都承受在膝蓋上,而是會透過髖關節延伸緩衝上去,如果髖關節活動不好,力量就只好反折,都擠壓在膝關節上面了。另外髖關節如果緊繃,他的肌肉束張力也會牽連至膝關節,導致膝關節承受不正常的張力扭力等等,實在是讓膝關節委屈之甚阿!
所以,我個人在臨床的調整上,多以活利髖關節為優先,髖關節一打開,筋放鬆後,走路就會輕鬆許多,能邁大步,能轉身,膝蓋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而髖關節對骨盆、對腰椎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有時調整好,下背也放鬆了,腰也能站得比較挺了,這些都是髖關節至關重要的影響。
而在調整手法方面,個人以旋轉來幫助活動關節,讓緊繃的肌肉鬆開,以平衡陰陽面的肌肉,另更以點撥法,點撥髂前上棘上方、下方、以及腹股溝的位置,配合病患踢腳引動髖關節,踢的時候順勢一撥,筋開氣順,多年糾結或由此而解,實乃功效厥偉之良法也。
以上所言為臨床所見大多數情形,也有從腳踝引起膝蓋疼痛,或免疫疾病諸多病因,當細細體察分辨之,茲不贅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