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健側vs患側

曾有個中風後遺症病人,原本一直抱怨患側痠麻痛,手法多做患側,有一天我靈機一動,就覺得他健側也怪怪的,一按之下,穴道痠痛反應很大,原來他健側腳也會痛,只不過他以為我們只治療中風後遺症~不方便的那隻腳,所以健側腳的痛一直沒有說。

因為這樣的經驗,後來我多半患側健側一併檢查及治療,
因患側萎軟無力(或其他傷科病人,患側受傷後痛就不敢用,初起常患側比較緊,後期患側會偏無力),
健側相對有力(這個落差在中風病人最明顯)
所以往往會慣用健側用力,這時健側反而可能較緊繃

原本兩腳的雙軸心是平衡的,現在一強一弱,拉歪腰薦單軸心,結構歪曲,功能失調,弱的一方因為腰薦軸心跑掉了,所以要回復也比較困難(血氣濡養會不足)

因此針健側→讓強的一方稍稍舒緩下來→去遷就彌補弱的一方(患側),會幫助中軸回到平衡,患側在對的結構下,氣血濡養較充足,會比較容易恢復~

針刺的繆刺,遠端調控平衡可能道理就在此吧
當然針患側也是功不可沒喔

《傷科雜想》-下肢力量結構篇

人體下肢兩大力量結構分析--
1.如彈簧般,上下關節折壓彈起,如蹲下站起 (彈簧理論)
2.旋轉,內旋外旋,如太極拳纏絲勁,(腳內外旋多來自髖關節內外旋,髖關節內外旋又影響骨盆和脊椎的旋轉角度,簡單來說,髖關節能旋轉,腰也能旋轉,脊椎旋轉,上肢的旋轉,這些旋轉的力線是相連貫的,有如太極拳纏絲勁,只是太極拳練得很精熟,常人用之而不覺,行走、跨步因左右腳交替,重心轉移間就有旋轉)

從軸心來看:兩腿雙軸心→骨盆→薦椎腰椎會合成單軸心→頸椎、百會→中間手分支雙軸心
調整軸心旋轉,使陰陽面回復平衡,可以視為太極

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傷科心得分享--腹股溝與髂前上脊》

在臨床實踐中,我發現調整腹股溝及髂前上脊處對於髖關節、腰的症狀緩解十分有幫助,每每腰腿有問題的患者,我多半都會去觸診按壓此患者的腹股溝,很容易就發現緊繃壓痛之處。此時就用點撥法,點撥髂前上棘上方、下方、以及腹股溝的位置,配合病患踢腳引動髖關節,踢的時候順勢一撥,筋開氣順,讓其髖關節的糾結由此解開,病人也常反應,施作這樣手法後,走路時腳比較輕鬆,腰痠的症狀也有緩解。

為何調整腹股溝可以緩解腰的症狀?第一,腹股溝是構成骨盆腔穩定的一個關鍵所在,腹股溝就直接影響到骨盆以及髖關節,凡是骨盆歪斜,或是髖關節不順,通常都可以找到腹股溝的壓痛緊繃,將之鬆開後,骨盆及髖關節的狀況就會緩解。而骨盆和薦椎聯繫,薦椎和腰椎聯繫,也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再者,髂腰肌(iliopsoas muscle)上由腰椎及髂骨,經過腹股溝,下接股骨,因此腰椎和髖關節股骨其實是連動的,將腹股溝的髂腰肌鬆開,就可以緩解腰椎的張力,因此腰部也會得到改善。

《傷科心得記‧髖關節與膝蓋退化》

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老年人多膝蓋痛?

年輕人,或柔軟的運動選手,從高處跳下時,全身都可以當作緩衝,踝、膝、髖、腰都可以彎曲,就像彈簧一樣,壓縮後力量分散至彈簧各處,所以彈簧不會擠壓斷裂,膝蓋就不易受傷。而老年人喪失這樣協調的能力,筋僵硬緊繃的話就無法順勢彎曲,更甚者髖關節卡住、膝關節也緊繃、各個關節的活動性都降低,這樣就像是個沒有彈性的彈簧,每走一步路,壓力都承受在膝關節上,到最後磨損變形通通來,這也就是老年人膝蓋容易退化疼痛的主要原因。

而對膝關節與上下方的關係來說,膝蓋是一個中介點,下承腳踝,上接髖關節,以活動性而言,膝關節不如踝關節與髖關節,僅能作屈伸動作為主,旋轉旁開的動作幅度甚小,也正因為如此,因較無旋轉的空間分散力量,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若上下的髖關節及踝關節又有不正常的扭轉張力傳至膝蓋,讓一個本來就不太會扭轉的膝關節承受扭力,那膝蓋的負擔就更為重大了。

再者,下一個問題:老人為什麼走路都慢慢一小步一小步,身體伴隨走路左右搖晃,轉身要慢慢一步一步的轉?這關鍵在哪?

髖關節!

正常的髖關節活動性很好,可以讓腳內外旋,大腿也可以抬高,大腿可以抬高所以就可以邁出大步,髖關節內外旋可以讓人下一步踏出不同方向,比如說要往右後轉,腳尖原本朝前,因為髖關節可以外旋的關係,右腳尖可以往右方踏,然後左腳內旋,身體一帶就跟上了,所以這個內外旋的功能,實是轉身所必須,也是平衡身體,讓走路靈活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

老年人的退化,通常髖關節活動性都不好,筋很緊繃僵硬,大腿抬不高,髖關節無法內外旋,走路就只好小碎步,慢慢走,而且還很容易跌倒。

那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關係呢?髖關節如果活動的好,就像是獲得一個良好的彈簧,壓力不會都承受在膝蓋上,而是會透過髖關節延伸緩衝上去,如果髖關節活動不好,力量就只好反折,都擠壓在膝關節上面了。另外髖關節如果緊繃,他的肌肉束張力也會牽連至膝關節,導致膝關節承受不正常的張力扭力等等,實在是讓膝關節委屈之甚阿!

所以,我個人在臨床的調整上,多以活利髖關節為優先,髖關節一打開,筋放鬆後,走路就會輕鬆許多,能邁大步,能轉身,膝蓋的壓力也會減輕許多,而髖關節對骨盆、對腰椎也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有時調整好,下背也放鬆了,腰也能站得比較挺了,這些都是髖關節至關重要的影響。

而在調整手法方面,個人以旋轉來幫助活動關節,讓緊繃的肌肉鬆開,以平衡陰陽面的肌肉,另更以點撥法,點撥髂前上棘上方、下方、以及腹股溝的位置,配合病患踢腳引動髖關節,踢的時候順勢一撥,筋開氣順,多年糾結或由此而解,實乃功效厥偉之良法也。

以上所言為臨床所見大多數情形,也有從腳踝引起膝蓋疼痛,或免疫疾病諸多病因,當細細體察分辨之,茲不贅述。

希望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