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任之堂醫經心悟記》




Intern 廖敏君

任之堂系列叢書是任之堂主人余浩以及他的學生們所編撰的,內容著實記錄了傳統中醫辨證思維用藥,以及學生們跟診學習的過程,文字活潑,多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中醫的醫理,發啟幽微,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而《任之堂醫經心悟記》則是從醫理上的著手,有如禪宗在參話頭一般,去參究醫經中一些經典的話語,藉此了悟中醫的陰陽氣血,生理病理等等。莫執方以治病,重要的是,如何在患者給的症狀訊息中,去了解陰陽氣血的升降是否通達,氣機是否順暢,了悟背後的機理,再擬定適當的方藥來治療。

書中十分強調的就是氣機,他認為許多的疾病是源自於氣機不通暢,而只要氣機順暢,則氣血流通,百病不生。而針對氣機,則秉持著中醫歸經藥性的原則,如脾胃氣不暢或胸中氣滯,用之以枳殼木香桔梗,稱之為胸三藥;肝膽氣滯,用之以香附鬱金玫瑰花,稱之為解鬱三味,兩者合稱鬱六藥,以達到開暢中焦氣機,恢復氣機調達的效果。而針對頸部的氣結氣滯,他則有頸三藥,葛根、川芎、丹參,來舒筋活血,活利頸部。諸如頭暈頭痛等疾,均有可能和頸部氣結有關,因頸部卡住了,濁氣下不來清氣上不去,容易生重濁暈疼等疾,故可以用疏通頸部的方法來治療之。

書中也反覆強調濁氣的出路,濁氣的排除一般有汗吐下三大管道,吐法少用姑且不論,而書上針對汗法,他提到表氣不暢,外感風寒,則會影響到內在臟腑的氣血運作,金匱要略中的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其實隱含的意喻就是外感風寒後,身體表層就如同被寒氣的繩索捆綁,周身動彈不得,久而久之內在臟腑氣血也不流通,而生積聚諸病,這時就適合用汗法來治療。書中也有對腸道的濁邪做很好的描述,他認為現代人很多是飲食過度,肥甘厚味等等,所以腸道都會累積一些瘀阻,容易腹脹便秘泛酸,也進而會影響到上焦心肺,產生胸悶、心臟不適等毛病,就此他提出通腸六藥(火麻仁、豬甲、艾葉、苦參、雞屎藤、紅藤),來幫助腸道排出濁邪,俾使腸道運化順暢。

除了識病治病之外,任之堂也十分提倡養生,人若多活動,則五臟氣血流通,若動腦卻不動肢體,則容易心火獨亢,上盛下虛,經脈瘀阻。但活動卻不是勞動,適度則可,過度勞動反而耗氣傷身,這也是中醫強調致中和”’的道理。而養生重在養心,若心情平靜,不鬱悶不生氣,則氣血安和,有病也易治,而對容易鬱悶生氣的人而言,他也會好言相勸,希望病人能夠平緩心情,才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合而言之,我覺得任之堂醫經心悟記事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在中醫學習的路程上,每每在思考著辨證如何精確?如何去妥善應用中醫的醫理?而本書閱讀起來,似乎就打開了源頭的活水,讓人覺得思維都活躍了起來,也能比較掌握陰陽臟腑氣血等等中醫醫理的變化運用。而可貴的是,書中對於治療的方藥心法無所吝惜,一些獨到的藥物使用,都完完整整的寫出來告訴大家,由此更令人感佩作者們的用心,以及任之堂的仁心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