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解剖列車 anatomy trains》

Intern 廖敏君

解剖列車是Thomas W. Myers所著,於2001年所出版的書籍,我購入的是第二版的中文翻譯版,為2012年所出版。他是一個相當嶄新的觀念,從出版至今才不過十年有餘,但是他觀念十分完整而高遠,一出版就造成風潮,在物理治療、徒手治療、以及瑜珈界等等都受到高度的重視。而在中醫傷科整復中,也是一本可以參照指引的好書。

解剖列車他主要的觀念是由肌筋膜所構成,將全身依據肌筋膜的連續性與功能,分為十一條解剖經線,包含淺背線、淺前線、上臂線、旋線、功能線、深前線等等,而這些經線的出現,他考慮的是一群肌肉的連貫性,以及他組合起來的功能,避免了過去西方醫學徒手治療界多半只考慮單一肌肉功能的錯謬與不足。

經線各有各的功能,比如淺背線負責人的站立、脊椎挺直、頭抬起的動作,以及穩固這些姿勢的維持,需要的是耐力,含有較多的慢肌纖維等等。而同一條線它的張力是延續的,比如說淺背線的循行,從足底筋膜、腓腸肌及比目魚肌、半膜半鍵肌、豎脊肌直到頭皮的枕額肌筋膜(occipital-frontalis),這有如一整條長線的串起,而在這條線中,張力會互相傳導,比如腓腸肌的張力會影響足底筋膜,也會影響豎脊肌等等,所以相應的,在腓腸肌作推拿鬆筋的治療,也可以緩解背部豎脊肌的緊張;後頸部肌肉的緊張,也能通過推按額頭筋膜緩解,即是經線上筋膜張力互相傳導的應用。

在書中,也反覆闡述著肌筋膜經線對骨架的影響,他將筋膜線與骨架做一連動整體的考量。肌肉筋膜緊繃牽拉骨架,不同筋膜系統間的失衡,造成骨架的歪斜偏差,比如說淺前線縮短,淺背線拉長,就會拉扯胸椎,造成駝背的姿勢:而功能線和旋線則是會造成身體結構的旋轉代償等等,這些都給骨架歪斜的患者,一個很好的治療依據與方向

對於骨刺的成因,作者做了不同的闡釋,以跟骨骨刺為例,足底筋膜的肌腱附著到跟骨骨膜上,如果足底筋膜太緊,肌腱的拉力太大,將會把骨膜和骨頭間拉離,而成骨細胞這時候就會發揮作用,製造骨質填充骨膜和骨頭間的空隙,骨刺於焉形成。也因此在治療方面,放鬆多餘的壓力及張力即是緩解症狀的首選。

在書中也以組織學及胚胎學方面來闡釋筋膜張力以及經線的原理,以組織為例,組織中的纖維主要是為了張力而生成,有如網狀一般,而細胞則是填塞網子的空洞,過多或不當的張力會拉扯網子,讓網變形,變形之後會擠壓原本細胞的空間,造成細胞脫水、失去活力等等,而身體組織也會隨之改變,比如生成更多纖維以抵抗強大的張力。這也是為什麼張力的放鬆與調整,會在傷科治療中如此重要的原因。在胚胎學方面,則可以解釋淺背線為何終止於框上脊,神經顱骨包含脊椎、頭顱骨,終止於眼睛上方,而下方的上下頷骨、顴骨等等則是由腮弓演化而來,屬於不同的演化組成,也因此淺背線筋膜從背部而上,終止於框上脊。

    作者所歸納出的經線位置,有許多和中醫當中的經絡、經筋循行不謀而合,如淺背線之於膀胱經,淺前線之於胃經,深前線之於肝經等等,而旋線也有點那麼陰蹻陽蹻的味道在,中醫傳統古聖先賢的智慧於焉顯現,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些肌肉連成群組,在同一線上會互相影響,因而中醫有上病下取,腰痛可以刺委中,後頭痛可以刺崑崙等等,即是運用經絡的原理。這在肌筋膜系統當中也得到了印證,不同的是,現代對於解剖十分詳實,對於不同肌肉共同組成的功能,闡釋的十分詳細,包含了動態動作不同經線的協調部分,這些都可以在治療上,得到更好的發揮。

    綜合而言,這本解剖列車可說是劃時代之作,嶄新的概念,打開了前所未見的視野。在我學習中醫傷科的過程中,有的手法側重調筋膜,有的手法側重調骨架,均能達到一定的效果,而在理論方面,此書卻大有把筋膜和骨架系統融會貫通的態勢,對於人體肌肉骨架的平衡,運動時如何協調等等,都有十足的發揮。我剛開始閱讀時,便大為驚嘆作者竟能寫成這樣一本好書,可見作者在徒手治療方面,一定有仔細的觀察與縝密的思考,配合臨床豐富的經驗與治療成效,才能歸納出這麼棒的系統。相信在傷科的學習以及病人的治療方面,有了這本書的理論指引,都能夠有更好的成果!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感懷

開闊的河面,日頭斜映
滾滾流水,但卻少了那一分豪情
詩歌的故紙早已泛黃
我卻已停筆多年,
靜待靈思在某一刻恢復  祂  的潤澤

幾番波折
人生,有如爬山阿,總是上上下下
盡心盡力的結果,有時卻總不如預期
只好慢慢把期望放下
讓一切隨緣而行

過去的  總已經過去
縱你想要,但總是  盼不回呀  也喚不回

只留下那淡淡的想念
一抹回憶在珍藏裡
無時無刻不觸碰著,卻又呆若木雞的 忘懷

就讓它隨著時光  結晶
熒熒的 微芒,照在心頭裡搖曳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診脈小記

1.  上班族,體胖,診其脈左右寸尚可,餘脈弱而無力,左關弱,我就問說最近是不是覺得人精神不好,很沒動力,心情憂鬱等等。聊一聊後發現對方在工作中遭受挫折,整個人提不起勁,很厭煩等等,我只是藉由診脈把它狀況說開,希望她能找到調適之道,心病還需心藥醫。

2.  家庭主婦,診其脈發現右關脈異常突起並滯澀感,餘脈平,就問會不會胃食道逆流,果如其然。
(最近幾個case都有發現這樣的脈象,胃食道逆流和右關脈突起感)

3.  家庭主婦,身上多痛症,診其脈發現右尺滑盛,右關幾無,右寸又有脈搏,左關不暢有暗濁感。於是心中大奇,怎麼會有這樣的脈象,因脾胃脈幾無,於是先問脾胃症狀,會不會肚腹不適等等,但對方一時沒回答出來,只說他腰痛、肩痛等等。因其奇特的脈象,上下都有,關脈斷掉了,先判斷為上下氣血不能交通。於是乎幫他治療,扳手指拉筋、彎腰拉手、膝頂擴胸等等,先解嚴重的氣鬱,再診其脈,右尺盛減輕,右關脈稍有,上下氣血已稍微接上,又觀察其走路步態腰幾乎沒有轉動,囑其回去練轉腰甩手,以交通氣血,舒展氣鬱。

後來,對方才跟我說她有嚴重胃食道逆流症狀,嚴重時會胸悶好像喘不過氣來等等,吃東西也很容易脹氣難消化等等,才印證了我一開始的診脈判斷。



心得:先診脈講症狀,再看對方符合不符合,這種方式真的是練功夫呀,在醫院反而不常用這種方式,都是在外面跑來跑去時,機緣之下幫人診脈,才有這種奇妙的經驗。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讀書心得:《讀本草說中藥》 趙中振著


讀本草說中藥這本書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授,研究中藥的趙中振教授所著,當中以散文的方式,介紹中藥品種基原的鑑別、中藥的培植等等,不乏許多傳統中醫藥的道地風情,讀來可說是栩栩動人。

翻閱了此書,我才知道原來紅棗和黑棗的來源大不相同,以前錯以為同樣名字是棗,外型又有點類似,可能是近親,但是其實紅棗的來源是鼠李科棗屬的植物,而黑棗是柿科植物君遷子的果實,親緣關係上黑棗和柿子反而比較相近。而酸棗仁的酸棗,才是屬於鼠李科,和紅棗親源相近的植物。這真是不細細研究,根本不知道當中奧妙各有不同呀!

書中也介紹其實本草的分類在中國古代就已經初見端倪,李時珍所著之本草綱目就將很多親緣關係相近的植物排在一起,如繖型科植物的當歸、川芎、蛇床子、槀本等,薑科植物的高良薑、白豆蔻、益智仁、縮砂仁等,而李時珍將植物類中藥分成草榖菜果木五部,而像木部又分成喬木類、灌木類、香木類等等,這在當時的分類方法,已是十分先進,無怪乎本草綱目在那樣的年代會被廣傳世界,被西方譽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台灣之前有馬兜鈴酸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在香港也因馬兜鈴酸事件而禁用的某些中藥,甚至還一度要禁用細辛。細辛,是馬兜鈴科的藥材,古代取其根部為藥用,後來因為藥用資源不足,在近代中國藥典裡以全草入藥,但神奇的是,經由趙教授研究發現,細辛當中的馬兜鈴酸大部分都在地上部分,根部含量極少,難怪在古代典籍《雷公炮製論》中也有記載:「用需揀去雙葉者,服之害人」,真是佩服古人先賢的智慧!而香港也在趙教授發表研究成果之後,重新開放細辛入藥。

閱讀此書,還讓我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像肉蓯蓉,以前只知道他是補腎滋潤的藥,但其實肉蓯蓉產自沙漠地帶,生長環境惡劣,為罕見的寄生植物。沉香為名貴中藥材,其實他是植物受傷後所分泌凝結的樹脂,後人為了方便採集,還會用刀斧去砍傷樹幹,等待一二年後凝結成自然的沉香。厚朴生長期長,一般要20年以上才能成材,而現今厚朴藥用資源已極度匱乏,市場上每多見其他品種的代用品等等。


在學醫的過程中,每每有些感懷,如果沒有好藥,如何能有好醫?我也深心覺得藥工採集炮製的辛苦,我們開出一張處方,但背後的藥物卻是代表著人們從種植、採集,到炮製、切片等種種的辛勞。也深深感謝此書,介紹了中藥材背後隱藏的各種專業知識,讓我有機會去了解體會中醫藥的寶藏!

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

門診心得小記 1030801

1.有一位婦女,小產一周過後來中醫調養,問一問說完症狀之後把脈,發現右關脈怎麼有一粒比較凸起、阻塞的點,跟寸尺的脈象不一樣,感覺是堵塞的鬱熱,於是就問說,你會不會胸悶,會不會胸口熱熱的,患者才說對、對,還有這些症狀,平躺會胸悶比較難呼吸,要側躺,吃東西後會覺得胸口裡面痛,胃也會悶。
恩~把脈有時會發現沒問到或患者沒提到的症狀XDD
2.crohn's disease,服用青黛粉後緩解許多,wow~!!
3.傷科病我覺得不一定要補或化瘀,有一些病人我都很想用防風通聖幫他們瀉一瀉,鬱熱在裡
4.今天推拿比較好一點了,感覺沒那麼用力,手比較放鬆,患者的效果也是不錯。

整復的藝術

曾親身被老師喬過,老師拉我的腳,一發力,髖骨那邊就直接震了一下,其他肌肉感覺都沒什麼受力,就直接動到骨架了。
而老師教的手法,有一招我直到兩年後才做出成功的一例。
整復的手技,第一百次與第一千次,那意涵是不一樣的,有些東西,可能就要第一千次,才能領會當初老師所說的訣竅。
他,不只是門技術,也是門藝術。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淺談腰酸背痛與anatomy train


人只要到了中年以後,很容易發生腰痠背痛的問題
那為什麼會腰痠背痛呢??

首先,我們要先對人體的龍骨,也就是脊椎有些認識
正常的脊椎,是有一定的前後彎曲弧線,腰椎往前、胸椎往後、頸椎往前等等
這樣的弧線,不能太彎,不能太直,剛剛好就好,力線的傳導就會是順暢的
(基於個人臨床經驗,前後弧線的平衡有時比左右有沒有歪掉還重要)

這樣結構的基礎,是各部位的筋都大致能放鬆,不會有一個地方筋緊把其他地方拉歪
另一個就是前後的平衡(其實還有很多原因,如足弓、骨盆等等,太複雜了,姑且先談一個)

本文就先談前後的平衡!

要談前後平衡,就讓我先引進一些anatomy train 的觀念,anatomy train 是將筋膜上有所連結,動作上力線傳導的肌肉路線,依照動態作用的不同,把他歸納成十二條筋膜路線,就有種群組的觀念,是種融合肌肉解剖構造與力學的東西。

和前後的平衡有關的有很多,最重要的可說是superficial back line 與superficial front line
首先讓我們看到superficial back line


superficial back line(淺背線)負責人站立、脊椎挺直、頭抬起的動作,以及穩固這些姿勢的維持
需要的是耐力,含有較多的慢肌纖維
其路線和足太陽膀胱經筋十分雷同

而和背部筋膜相對的是superficial front line

















superficial front line(淺前線)則是負責軀幹及髖部屈曲、膝蓋伸直、足部背曲的動作,
需要的是快速且強而有力動作,含有較多的快肌纖維
再和經筋路線對照,則與足陽明經筋大致雷同。

人類的錯謬就在這邊被設計了,
有沒有發現,我們眼睛長在前面,手的活動也在前面,走路腳也是往前抬起
而且還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需要低頭看東西、彎腰做事等等
久而久之,淺前線的筋膜就會越來越緊而縮短(凹面)
脊椎就向前彎,頭就習慣低低的,然後有點駝背,腰挺不直等等

這時候後面的淺背線筋膜就變成了凸面的那一面
所以筋膜被迫延長,但是延長了還是要維持姿勢阿,要不然人就會往前垮掉
所以就會緊繃

談到這裡,又回之前文章所講的凹凸理論了
凹面是壓迫收縮的一面,凸面則是張力緊繃,而痠痛症狀,常會反應在張力緊繃的凸面

這樣治療的觀念,有沒有就呼之欲出呢??

附注1. 這樣的觀念比較適合在胸椎與頸椎,腰椎如果是過度往前凹的,而薦椎後凸的,則腰薦部位要從另外的方法解

圖片引用網站http://kmiperth.com/the-kmi-12-series/anatomy-goals-intentions-and-movement/
anatomy train 觀念出自Thomas W. Myers所著 anatomy trains 第二版之中文翻譯本